党群工作

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行政领导班子工作总结
浏览次数:5394   发布时间:2011年06月09日 19:21:11     来源:办公室  

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行政领导班子
2009—2010年工作总结

     2009年以来,在局党委的关心指导下,我所行政领导班子坚持既定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,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,求真务实,不断创新,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,经济实力再上台阶,社会影响继续扩大。经局考核确认,我所2009年创收5280.87万元,实现利润 201.63万元;2010年创收5937.69万元,同比增长12.44%,实现结余与利润333.21万元,同比增长65.26%,职工收入连年稳步增加,全面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,以优异的成绩为刚刚过去的“十一五”划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二年来,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:
     一、加强学习,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
    在领导班子内部营造出“学习为先,学习为重,终身学习”的氛围,努力构建学习型班子。一是不断丰富学习形式,增进和巩固政治理论素养。积极参加中心组集体学习,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、五中全会及有关文件指示精神;在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中赴凤阳县小岗村进行了考察学习;同时立足实践,全面推进“创先争优”。二是着重提高业务水平,增强研究新情况、解决新问题的能力。围绕我所实际,开展了地质找矿大讨论,确立了“实验立所、富民强所、和谐兴所”的战略目标;积极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活动,不断了解新形势、新政策、新技术,提高班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     二、团结协作,巩固和增强班子凝聚力
     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。加强交流,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坦诚相待。加强自身党性锻炼,强化组织观念、集体观念和全局观念,提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。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,既坚持集体领导,又明确班子成员各自的职责权限与作用,做到职、责、权相统一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议事决策制度,实行行政办公会、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制度,各项议事工作走上程序化、制度化轨道。
     二是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。坚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,重大决策和领导班子履职情况由大会讨论通过。班子成员除平时加强调研外,还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,总结学习、工作中的经验和薄弱环节,坦诚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和宽松的环境。
     三、廉洁自律,加强勤政廉政建设
     领导班子始终将勤政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范围、责任内容、责任考核等规定。认真组织学习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》等,并利用反面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,树立正确的荣辱观,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。着重从讲学习、讲政治、讲正气的高度出发,严肃政治纪律、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,在公务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,勤政廉政的意识已转化为班子成员的自觉行动。
     四、履行职责,完成各项工作任务
    (一)发挥实验测试核心优势,支撑地质找矿工作
    分析测试中心2009年完成货币工作量1700万元,2010年合同金额2000万元,完成货币工作量1139.97万元(含09、10年绿色食品检测108.56万元),业务区域扩大到全国多个省份,测试物种从矿物、岩石、土壤扩大到地下水、生物、中药等,测试市场从单一的地矿系统扩大到农业、环保等。承担完成了多个省部合作项目、中国地调局项目、省厅项目、国家级标准物质定值研究以及商业性市场项目的样品分析测试工作,多项任务以优秀级的分析质量通过验收。在不断开发研究新技术的基础上,我所实验测试的影响力得到提升。
    (二)做大做强技术延伸业务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
    工程检测中心2009年完成货币工作量2164.14万元,2010年为3198.60万元(不含池州办事处324.10万元),大幅增长47.8%。为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,工程检测中心多措并举,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政策优势,在抢机遇、抓市场、重服务、保质量的基础上,提高了对铁路、水利、电力工程和大型公益性项目的关注,加大了对皖江城市带产业园项目、黄山市及周边县区等旅游区域检测市场的投入,积极利用社会力量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室内环境检测和工程测量发展稳定,有效提升了我所工程检测业务的社会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    贵金属及宝玉石检测业务部门也针对市场变化,及时作出相应调整,持续进行技术革新,提高服务质量,货币工作量保持稳定增长。
    (三)地质勘查继续发力,工作局面亮点纷呈
    地调中心共开展厅、局、自有矿权项目和商业性项目等20余项;圆满完成了省厅下达的矿权核查项目和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;市场地质勘查和水工环项目均满足规范要求,得到业主肯定;《巢湖市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报告——“中国温泉之乡”申报材料》获局地质工程勘查质量二等奖;再度走出国门,开展了津巴布韦穆托科铌钽矿地质普查。2009年合同额近800万元,2010年合同额突破千万元大关,完成货币工作量541.66万元,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双丰收。
    (四)聚焦科研抢占市场,传统技术迎头赶上
    矿产综合利用及岩矿鉴定工作在经历恢复重建期后,依托科研项目重新焕发生机,货币工作量有较大进展。矿产综合利用研究室承担了厅、局多个项目,其中《安徽省低品位、难选冶金属矿产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报告》顺利通过验收,并获得局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;同时还完成了多个市场选冶项目。
    岩矿鉴定室承担了省厅项目《霍山玉标准方法制订》、省局项目《沙坪沟钼矿物质组分研究》以及十多个地质队矿产勘查和工程勘查的岩矿鉴定任务,工作质量明显提高,市场占有量稳步提升。
    (五)狠抓科研立项工作,强力助推技术革新
    为提高科研项目申报的针对性和成功率,我所于2009年建立了“科研项目库”,同时编制年度科研计划,为科研项目的管理确立方向,拟定《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办法》,科研项目管理走上制度轨道。二年来,我所承担了国土资源部《石英岩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研制》、《土壤中重金属分析方法》两项课题,厅、局《安徽省主要金属尾矿资源调查和循环利用研究》等一批研究项目。另外,20多篇专业论文在多家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。
      五、务实创新,保障事业稳步发展
    (一)组织实施岗位设置,打造创新人才队伍
    为解决人才断层严重和缺少学科领军人等等问题,我所采取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等手段,多措并举,使人才结构更加合理。引进人员20多人,充实了人才队伍;组织和参加学历教育、外派培训和学术交流400多人次,提升了人才素质。另外,在反复研究和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的基础上,完成了岗位设置工作,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将尽快步入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轨道。
    (二)综合管理务实高效,各项措施落实完善
出台和修订完善了《合同管理规定》等相关办法和管理制度,完善了我所的各项管控体系,明晰了工作权限和职责,为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;通过“小金库”专项治理工作,建立了预防和治理的长效机制。
    (三)安全生产常抓不懈,保密工作措施有力
    坚持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的方针政策,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类安全培训、教育;制定和修订了《机动车辆管理办法》等一批安全管理制度;强化现场安全管理,狠抓事故隐患排查;同时,继续加大安全经费投入,不断改善生产条件,二年来安全生产零事故。同时,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保密宣传教育,建立了保密工作责任制,出台了《涉密地质资料管理办法》等一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,定期对重点涉密内容开展保密安全大检查,督促涉密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,促进了保密工作的有效落实。
    (四)民主民生温暖人心,事事处处营造和谐
坚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及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,重大决策由大会讨论通过,对重大事项与工作成果及时通报,对职工关心的问题给予详细说明,对职工代表提出的议案给予合理解决,保障决策科学、民主、透明。
    所领导高度重视民生工作,二年来报销医药费、发放医疗补贴近百万元;每年年终开展“送温暖”活动,所领导亲自入户慰问家庭困难户,发放慰问金近十万元;为职工举办生日宴会、组织职工外出旅游、组织集体运动会等,不断营造出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。
    (五)企业改制积极推进,国有资产保值收回
    二年内四个改制企业分别到期,国有资产按时收回,并安排了到期改制企业职工上岗,解决了改制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,安抚了人心,稳定了队伍,使我所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。
    未来五年将是地勘单位体制机制变革的重要机遇期,面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,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,我们的管理还不够完善,我们的制度还不够健全,我们的技术还有改进空间,因此,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阶段新特征,立足发展新实践,顺应职工群众新期待,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,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。
    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,积极稳妥发展好现有产业,围绕国家地质工作重心,继续探索兴所之路,群策群力,艰苦奋斗,为实现“五个一”目标(盖一幢大楼(科研实验基地),买一块地皮(发展产业经济),培养一批人才,上一个好项目,产值、利润及职工收入翻一番)而努力奋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