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群工作
每次回老家,都要尝尝母亲做的豆瓣酱。醇厚的味道在舌尖上弥漫开来,家的味道也随之在心田荡漾。
小时候家里的餐桌上没有太多油水,但一年四季,时蔬经过母亲的手,揉上食盐,或晒干或装在坛子里腌,过不了多少时日,餐桌上就多了一种美味。但我最爱的还是母亲做的豆瓣酱。
等到梅雨季节,正是炎热潮湿的时候,母亲总会蹲在地上,一边擦着满头的汗珠,一边精挑细选着上一年留下来的蚕豆。将蚕豆洗净后放大锅里加水煮熟,汤慢慢熬干后,熄火焖至次日,捞上来放在干净簸箕里,撒上面粉拌匀,放进封闭的房间里,等着霉变。过个几天,豆子上的绿毛就长满了,加凉白开放进坛子里搅匀,在坛口盖上一块玻璃,端到平房上晒,一个星期左右,就可以吃到豆瓣酱了。
豆瓣酱有诸多吃法,做麻辣豆腐或者冬瓜烧肉时加上少许,菜的味道就更加鲜美,也可以兑上红辣椒爆炒,鲜辣无比。在我的记忆里,每天从学校放学回来,便一头钻进厨房,掏出中午剩下的锅巴,蘸上豆瓣酱塞进嘴里,便是最可口的美味了。直到后来去县城读高中,每次回家总要带上几瓶到学校,以飨我那被食堂的清汤寡水给搅坏的胃。
现在在省城工作,难得回去一次,每次回去,母亲为都我准备几罐豆瓣酱。家乡有“女儿贼”的说法,意思是父母总是心疼嫁出去的女儿,在女儿回娘家的时候给一些东西带去。但女儿终究是“外人”,就有了“女儿贼”的说法。我虽是父母的儿子,但每次“满载而归”时,心中总有一些歉疚——已经成家立业,却还是享受着父母无私的关爱。但再一想也就坦然了,我这个“儿贼”,从父母那里“偷”回来的何止是豆瓣酱,还有岁月沉淀下来的浓浓的亲情。
(许文优)
(原文刊登于《中国国土资源报》2012年9月21日12版)